www.365-777.com的前身是原贵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2014年4月,为配合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经贵州省人民政府和贵州省教育厅批准,正式更名为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
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现有三个系,分别为电子科学系、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大数据科学与工程系。学院现有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联网工程等六个本科专业,一个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一个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包含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等四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一个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包含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等四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一个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包含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等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两个专业硕士点(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学院现有一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一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半导体功率器件可靠性工程研究中心),一个省级重点学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微纳电子与软件技术重点实验室),两个贵州省教育厅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省电子功能复合材料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省系统优化与科学计算特色重点实验室)以及两个贵州大学研究所(贵州大学新型光电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贵州大学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
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78人,其中,行政岗人员12人,专业教师68人。专业教师中教授12人,副教授30人,高级实验师2人,讲师25人,实验人员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8人,硕士学位的教师35人。学院拥有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7人。
电子科学系拥有悠久的历史,在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研究等个别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两个专业发端于原贵州大学物理学专业的电子专门化(1961年)和物理专业半导体专门化(1962年)。目前,电子科学系形成了以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为主体,以博士生导师为核心的科研团队。近五年来,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4项,教育部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10余项,发表论文41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6项(已授权31项),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贵州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贵州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信息与通信工程系的前身是1999年创办并招生的通信工程本科专业,2003获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授予权,2005年获得信号与信息系统硕士授予权,2010年获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近三年来,取得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级科研项目17项,地厅级科研项目19项,横向科技服务项目8项,科研经费近800万元。
大数据科学与工程系成立于2014年5月,整合学校现有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新申请的物联网工程专业组建而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要开设电商大数据技术方向,物联网工程专业主要开设物联网大数据采集与分析方向,采用“3+1”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核心使命是为贵州乃至全国大数据产业培养中、高端人才,结合贵州乃至全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实际,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体系,为发展大数据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推动我省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的组建源于贵州省提出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战略,作为省内唯一的“211”高校,贵州大学责无旁贷的要为贵州省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以《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为指导,为了更好地配合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战略”,实现贵州省的跨越式发展和产业升级,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贵州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贵州大学依托现有办学资源和学科力量,在原电子信息学院的基础上,建设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并在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下新建大数据科学与工程系,旨在为贵州省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培养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人才,促进贵州省大数据产业的推进与实施。
经过几十年的调整与发展,www.365-777.com已经发展成为学科门类齐全,师资队伍合理,科研水平突出,教学质量优秀的全面发展阶段。学院学科群已经发展成为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在贵州省具有不可替代地位的优势学科群。如今,学院相关学科培养的各级各类毕业生已经成为贵州乃至全国各高校及电子信息产业、IT产业中的重要科研与技术骨干力量,他们相继成为全国工业、交通、能源、电信、金融、广播电视、新闻、教学、科研等行业部门的业务骨干和负责人,为贵州省的地方经济发展以及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新形势下,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贵州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院师生员工的辛勤耕耘和努力下,我们将继续改革创新,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氛围,增强师生的创造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为贵州省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